Quality is life, service is the tenet
薄膜50點耐壓測試對環境的要求
主要基于國際標準(如IEC602431,ASTMD149)和通用實踐。
環境要求概述
1.溫度與濕度:必須控制在標準范圍內,防止材料受潮或物理特性改變。
2.浸漬介質:需要使用特定絕緣油來防止表面閃絡,并散熱。
3.大氣壓力:通常要求在標準大氣壓下進行,除非特別研究。
4.電磁干擾與振動:應盡量避免,防止儀器誤動作。
5.清潔度:環境需清潔,防止灰塵和雜質影響。
一、溫度與濕度(TemperatureandHumidity)
這是基本也是重要的環境參數。
標準條件:絕大多數標準規定,在進行測試前,樣品和測試環境應在(23±2)°C和(50±5)%相對濕度(RH)下達到平衡狀態(通常需要24小時或更長時間)。
原因:
濕度:濕度對擊穿電壓的影響極為顯著。水分會吸附在薄膜表面,甚至滲透到非致密的材料內部,降低其表面電阻和體電阻。在高電場下,這極易引發表面閃絡(沿著樣品表面的放電)而不是本征擊穿(通過樣品體內的擊穿),從而導致測試值異常偏低。50點測試中,濕度波動會導致數據分散性極大。
溫度:溫度會影響材料的結晶度、分子鏈段活動性以及電導率,進而影響其擊穿性能。溫度過高可能導致材料軟化,在電極壓力下變薄,從而擊穿電壓降低。
要求:測試應在恒溫恒濕實驗室或環境箱中進行。測試前,樣品必須在標準溫濕度條件下處理足夠長時間(條件處理),測試過程也應在此環境下進行。
二、浸漬介質(ImmersingMedium)
為了防止表面閃絡并提供均勻的散熱環境,薄膜擊穿測試幾乎總是在絕緣油中進行。
介質類型:使用變壓器油或硅油。其擊穿強度本身必須遠高于待測薄膜(通常要求>50kV/2.5mm或更高)。
作用:
1.抑制閃絡:油介質的絕緣性能比空氣好得多,能有效防止測試電壓還未達到薄膜本征擊穿強度時,就沿著薄膜表面與空氣的界面發生放電。
2.散熱冷卻:擊穿過程會產生熱量,油可以幫助散熱,避免熱量累積導致材料熱擊穿,從而更真實地反映其穿強度。
3.消除氣泡:油能填充樣品和電極之間的微小空隙,排除空氣氣泡(氣泡的介電常數低,易發生局部放電)。
要求:油槽應保持清潔,定期更換或過濾油液,防止油因多次擊穿而碳化、老化或受潮污染。電極和樣品必須浸沒在油中,且液面以上有足夠的安全距離。
三、大氣壓力(AtmosphericPressure)
標準條件:通常在(86~106)kPa的標準大氣壓下進行。
原因:空氣壓力會影響氣體的絕緣強度(如帕申定律)。低氣壓(如高原地區)下,空氣更容易被電離,會增加發生表面閃絡或空氣擊穿的風險,即使樣品在油中,其上方或周圍也可能存在風險。對于常規測試,實驗室一般都能滿足此條件。若在非標準氣壓下測試,需在報告中注明。
四、電磁干擾與振動(EMIandVibration)
電磁干擾:擊穿測試儀本身產生高電壓,但也可能受外部大功率設備干擾,導致控制電路誤判或記錄錯誤。儀器應有良好的屏蔽和接地。
振動:實驗臺應穩固,避免外界振動傳遞到電極系統。微小的振動可能導致電極與樣品間的接觸點發生變化,引入測試誤差。
五、安全環境(SafetyEnvironment)
高壓測試存在風險,測試區域應有明顯的警示標志、安全互鎖裝置(如油槽蓋開關聯動斷電)和接地棒。
操作人員需經過培訓,嚴格遵守安全規程。一、溫度與濕度(TemperatureandHumidity)
這是基本也是重要的環境參數。
標準條件:絕大多數標準規定,在進行測試前,樣品和測試環境應在(23±2)°C和(50±5)%相對濕度(RH)下達到平衡狀態(通常需要24小時或更長時間)。
原因:
濕度:濕度對擊穿電壓的影響極為顯著。水分會吸附在薄膜表面,甚至滲透到非致密的材料內部,降低其表面電阻和體電阻。在高電場下,這極易引發表面閃絡(沿著樣品表面的放電)而不是本征擊穿(通過樣品體內的擊穿),從而導致測試值異常偏低。50點測試中,濕度波動會導致數據分散性極大。
溫度:溫度會影響材料的結晶度、分子鏈段活動性以及電導率,進而影響其擊穿性能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上地科技園上地十街1號
電話: 010-66024083
郵箱:3440125819@qq.com